1996 |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 畢業 |
1996-1999 | 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放射線科 住院醫師 |
1999-2000 |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線科 住院醫師 |
2000 至今 |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影像醫學部 主治醫師 |
2001-2005 |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(委託高醫經營) 影像醫學科 主任 |
2008 至今 |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 醫學系 助理教授 |
2008 至今 |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助理教授 |
2010 至今 |
PubMed 文章共 22 篇。
2009 年 8 月,曾在放射界標竿期刊:Radiology,同期連續刊登兩篇原創研究。
從忙碌的生活中產生高品質的系列研究
講者:謝賜吉 醫師 / 導讀:蔡依橙 醫師
2009 年 8 月,我翻閱當期 Radiology 期刊,看到連續兩篇來自台灣的文章,研究白質傷害,一篇是鉛中毒、一篇是腎衰竭,這手法一看就知道是高手,用同一個工具,研究不同的疾病,又都能登上世界最好的影像期刊,顯見作者練就的,是系列研究中的上乘武學。在格鬥遊戲中,這就是所謂的 combo attack,練成之後,一次出手,就能造成重傷害,獲取大量的 RPI(research performance index)! 更令人訝異的,作者的機構,寫的是「小港醫院」,離開醫學中心,還是能登上 Radiology,這是真功夫,從非種子球員一路打到溫布頓冠軍的實力!
以下是我與謝醫師的對話:
我:「這兩篇 Radiology 是怎麼開始的?」謝賜吉醫師:「我當年才 V2,連自己的 MSK 專業都還沒很熟,就被派到小港去做主任,還要一邊學習行政,壓力不小。加上醫院移植長庚 369 條款嚴格實行,看到幾個朋友真的中箭落馬,我想該是我寫點論文的時候了。所以研究的動機,其實是為了回應醫院的壓力。」「高醫大家都很忙,作研究也都要靠自己摸索,尤其小港醫院也不是醫學中心,我只能看看手上有什麼資源,稍微整合一下,想辦法炒出一盤菜。」
我:「很多人會認為,在 Young VS 年代就有文章的人,往往是工作比較輕鬆,您的狀況是這樣嗎?」謝賜吉主任:「完全不是啊,小港醫院業務量很大,我曾經有一年打了 50000 份X光 (平均每個工作天 200+ 份),CT/MR 加上去你看那壓力有多大,都是跟你一樣,週一到週五工作到超過晚上九點,六日還去醫院才有可能的。」
讓我們一起聽聽,謝賜吉醫師怎麼在極度忙碌的生活中,把小吃店的食材,炒出國宴般的美味。